在安徽省淮北市交通综合执法局信息大厅内,打开“联网治超综合管理系统平台”,用鼠标点击“有牌识别”,电脑屏幕上随即出现了一辆超载车,车型、牌号、轴数、超载重量等信息一目了然。
“对遮挡车牌的车辆,我们也能识别。”淮北市交通综合执法局局长丁言柱介绍,当遮牌车辆途经淮北卡口时,自动识别系统会对车辆进行多角度抓拍和称重,并将抓拍到的图片信息实时上传到大数据中心。大数据中心将进行实时云计算分析对比和车辆时序轨迹比对,“筛”出遮牌车辆,而后将信息传输至治超系统。
2017年以来,通过推进科技治超,淮北市交通运输部门结合实际,摸索出以“八大科技系统、三大应用平台、四大运行机制、一套执法流程”为支撑的精准化、常态化的科技治超新模式。
大数据监管 治超转型升级
淮北市地处华东地区腹地,既是国家重点建设的14个大型煤炭生产基地之一,又是安徽新型煤化工合成材料基地。每年,这里都有大量的煤炭、建材等大宗产品通过公路运输。截至今年6月底,全市共有各类货运车辆近6万辆。
淮北市交通综合执法局共有执法人员148名,成立的6个路面执法大队分布在全市重要路段,每个执法大队人员不足20人。超载车辆大都在夜间行驶,全天候值班造成了人员的紧张。仅有的6个固定治超站点,远远不能满足需要。
依靠“围追堵截”的传统模式,已不能适应现今治超管理。如何在有限空间取得突破?安徽省交通运输厅厅长施平表示,唯有通过科技创新,深化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与交通运输的深度融合,才能更好地推动交通运输事业良性发展。
为此,淮北市交通执法部门客观梳理问题,从管理创新和科技引领上下功夫,依托大数据实现监管服务转型升级。“道路运输车辆治理超载超限以前靠经验,既花费人力物力,巡查效果还不好。现在靠科技、信息化,既精准又高效。”淮北市交通运输局局长韩海林说。
货车“非现场执法” 实现全覆盖
淮北建设的治超八大科技系统,分别为超载违章车辆动态检测系统、遮牌车辆自动识别系统、“黑名单”在案违法车辆自动报警系统、违法车辆异地远程处理系统、手机app执法检查系统、北斗通讯终端在线自动检测系统、信息指挥系统和“阳光执法”监控系统。
丁言柱介绍,遮牌车辆自动识别系统融合北斗卫星定位和治超动态检测系统,将途经动态检测点的违法车辆信息实时上传至大数据中心。通过云计算,系统可精准识别出不悬挂牌照、故意遮挡牌照的货运车辆。凡名列“黑名单”在案的违法车辆进入辖区时,智能识别器也会自动预警。
治超需要新技术,更需要让数据信息“跑起来”。淮北全面融入安徽省联网治超综合管理平台,主动对接全国道路货运车辆公共监管与服务平台,打造“淮北交通执法”微信公众平台,让信息流动更顺畅。
淮北还完善了动态检测点建设机制,调整了路面执法机制,建立了“非现场执法”考核监管机制和科技设备管理维护机制,并形成了一套含告知提示、固化证据、案件处理等环节的“非现场执法”流程。
“非现场执法”方式解决了点多面广、人力不足、长效管控难以维持的问题,真正实现了全天候24小时执法。“现场执法”与“非现场执法”相结合,人与科技协同配合,实现了对超限运输车辆的“精准执法”,既保障了道路交通安全形势稳定,也规避了暴力抗法、集体闯卡带来的安全隐患。
同2017年科技治超新模式推行前相比,今年1月至7月,淮北市“非现场执法”立案处理率增长60%,全市超载率控制在1%以下,实现了货运车辆“非现场执法”全覆盖。
上一篇: 四川将试点高速公路分时段差异化收费
下一篇: 山西治超信息8月底前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