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回老家,我都会算好时间到这个服务区吃午饭。这里餐品丰富还不贵,环境感觉特别‘高大上’,第一次来时我就被这里的机器人炒饭‘俘获’了。”近日,在山东泰安服务区,正在餐厅用餐的济宁姑娘李丹笑着对记者说。
李丹的欢喜心情不是个例。近年来,山东高速公路服务区提升改造成果显著,多家按照现代商业综合体标准打造的高端服务区日渐成熟,获得过往人员好评。“我们将坚持社会效益优先,兼顾经济效益,在先进理念、经营机制、管理措施、人性化服务等方面全面提升,为社会公众提供更好的服务,打造山东服务区特色品牌。”山东省交通运输厅厅长江成表示。
细微之处提升体验
留不住人变游人如织
“留不住人,没法盈利,基本都是被动消费”,这是过去山东高速公路服务区面临的发展难题。2016年7月,山东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提升我省高速公路服务区服务水平的意见》,提出用两年半的时间,打造“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特色鲜明,服务规范,安全有序,生态环保”的现代化服务区。
如今,聚焦山东高速公路服务区,基础设施与服务水平呈现“双提升”趋势。在曲阜服务区,儒家文化风格的建筑和特产随处可见;在沂源服务区,1万平方米原生山林游人如织;在长清服务区,三层的主楼集餐饮、购物、住宿等于一体……
改变源自行动。近年来,山东省交通运输厅将服务区改造提升作为新旧动能转换的重点工作之一。各高速公路运营主体、交通运输各级单位对服务区逐一开展“解剖麻雀”式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实施计划。在投资运营方面,山东鼓励社会资本进入服务区建设,依托服务区主体功能拓展旅游、物流、休闲、农业等服务。
“我们的商业运营模式,从过去的单体功能转变为小商业体一体化设计,完全以顾客的体验为中心。比如用餐方面,除了有高速食堂、西式快餐、区域特色餐饮外,还增加了烘焙、咖啡厅、冰激凌店等多门类、多层级消费档口,满足了差异化消费需求。”山东高速服务区管理有限公司泰安分公司经理梅俊峰介绍。
目前,山东省各大高速公路服务区卫生间、污水处理设施、停车场等基础设施均有了不同程度的改善,其中已有70对高速公路服务区充电设施投入运营,给群众出行带来了更多选择,进一步改善了过往车辆的服务体验。
告别“千区一面”
服务彰显地域特色
作为城市重要的“窗口”,高速公路服务区既代表城市的“面子”,又决定了城市的“里子”——基础设施、服务质量关系着一个城市的形象。
鲜明的地域特色和主题色彩,是山东高速公路服务区改造提升的一个显著成果。
在曲阜服务区,从飞檐斗拱的汉代风格建筑,到孔子圣迹图木刻版画,再到孔府家酒等特产,都体现了浓浓的“儒家文化”特色。“6月份正式营业以来,每月接待车辆达3万余辆,每月接待客流量达9万人次,日均消费达1300人次,营业收入同比增加35%。”山东高速服务区管理有限公司京台路曲阜分公司经理杜辉告诉记者。
沂源服务区依山而建,南区坐拥1万平方米原生山林,是山东首个花园式旅游服务区。自2017年12月25日正式挂牌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后,该服务区日客流量由原先不足2000人次增加到现在上万人次。
“我们打破以前‘千区一面’传统模式,因地制宜打造具有当地特色的服务区。”齐鲁交通服务开发集团有限公司沂源服务区主任李富太介绍,沂源服务区正积极培育旅游服务新动能,设立旅游咨询平台,免费为过往游客提供旅游指南、自驾游手册等。
泰安服务区有会做饭的机器人“大师傅”,长清服务区有会跳舞会唱歌的智能机器人“大眼萌”,所有服务区实现wi-fi和非现金支付全覆盖……“服务区 互联网”模式在齐鲁大地铺展开来。
目前,山东全省共建成服务区(包括停车区)139对,其中服务区102对、停车区37对,预计今年年底将完成96对高速公路服务区的提升改造工作。(来源:交通运输部)